找到相关内容2210篇,用时11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印光大师论念佛与名号功德

    若遇一切人,但教以各尽伦常,诸恶莫作,众善奉行,戒杀放生,吃素念佛;则泯而无迹,彼此不妨职业,不耗钱财。似乎人之受化易,而己之担负轻,而佛法之流行,又易普遍也。  上而清庙明堂,下而水边林下,得其可语之...

    印光大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41667015.html
  • 音调未定的现代性 ——历史丕变中的“新佛教”叙事

    寺院的从事手工业,是最妥当的办法。这样,傲和尚并不是一种职业,而也能参加劳动生产。对于社会经济,关系最大;增加一般僧徒的健康,犹其余事。[10]  对于为何要生产化,巨赞法师也有简短的说明:  我...

    宣方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94567342.html
  • 永明延寿大师《禅净四料简》解析

     所以,福德不够的人,或者说是业深障重的人,是很难接受佛法的,即使你拿把枪逼着他背下坡主通俗易懂的弘法网页,他也不会信佛,很可能还会诅咒坡主脑子有问题呢。还有些人毕生以“研究佛教”为职业,成为著作等身...

    和尚坡主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00267359.html
  • 大乘菩萨心行与佛教女性观

    外现声闻身内秘菩萨行,在声闻具足戒基础上增加持守菩萨三聚净戒。在家菩萨即居士与常人一样有亲眷居家生活,经济来源,只要不违背国家法律,合乎佛法不杀、不盗、不邪淫等原则,社会上士农工商各种职业都可自由选择。 ...

    杨孝容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11167429.html
  • 日本佛教的战争责任研究(2)

    语言学校、医院、施药所、妇人会、文书会、职业介绍所、俱乐部、殡仪馆、休息所、难民救济会等各类文化社会机构,当然,传播教义仍是重点,但根本是“日华亲善”的“教化”宣传,这种军国主义理论自然受到华人抵制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40767611.html
  • 僧青年心中的太阳——慈航精神永垂不朽

    正当职业,完全遵守著道德的规律,用自己的心血劳力去换取。千万下可从事杀盗淫妄酒的罪恶的行业,千万千万。  “您是出家人,怎么懂得这些呢?’有年轻人插嘴,即使想阻止也来下及了。  慈航下以为意,颇为幽默地...

    如悟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43767643.html
  • 探秘汶上圣物

    均居住在京城,“赋以重禄,别无职业”。不允参加科举考试,但仍授予官爵,虽有职但无权,就是有名无实却奉禄优厚的贵族。并且,还规定不准出补外官,只能留在京师,养尊处优。  但是,在开国百年后,到了宋神宗一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30168311.html
  • 《劝发菩提心集》讲记(九)

    等事,且要从事爱护生命、布施与慈善、遵守性道德等善行。f.正命:指正确的生活。即以正当的职业过正当的生活,以及每天过规律的生活:即由正业而得的经济,要量入为出,奢俭适中;此外,无论睡眠、饮食、工作、...

    慧沼大师撰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70668462.html
  • 朱谦之先生与日本净土教研究

    朱谦之先生与日本净土教研究  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 黄夏年   一 缘 起   朱谦之(1899~1972)先生是当代我国著名的东方学家、哲学家、历史学家。其字情牵,福建省福州市人。1899年12月4日(旧历10月15日)生于一个数代从事医生职业的家庭,从小就表现出天赋,在中学时熟读我国的经史,曾自编《中国上古史》,并发表《英雄崇拜记》等小册子。17岁以福建省第一名考取北京高等...

    黄夏年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084968802.html
  • 藏传佛教僧伽服饰释义

    标识着僧与俗的界限,它是佛教的外在特征和标志之一。僧俗的区别主要在衣的款式、穿着方式和色彩等方面,一旦穿上袈裟就表明宗教职业者的身份,他同周围人群的关系也随之调整或重新建立,人们就会由他所得到的恰当的...

    李玉琴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091668823.html